> > >
    在老家生活的这20年,无时无刻都想去大城市,因为我明白这里十年一样变化也没有,沿海城市日新月异,后更多可能性。

    “哪怕网络上说沿海城市不好待,但看到我母亲老家到县城,她都觉得县城比老家要好的多,大城市建了很多公共设施和公司,是能让外来务工的人感受到的。”

    但现在为什么又不想了呢,因为我投了好多简历,给我的反应就是,我不应该升这个本,和同年的别人竞争没有优势,进编制面试后全是双一流学校。

    “而且我之所以能进面试,都是因为,编制岗位需要,需要有这个氛围。于是在大批量双一流学校中掺杂了我,可以说很显眼,我能做的就是体现出与他们的不同,祈祷奇货可居的狗屎运吧”

    显然这打脸了,如果我在学校一直很优秀,那可能还有机会,看在个人的份上忘掉学历的差距。当然,这里是内陆主题是什么都清楚。很稳定就需要稳定的秩序。

    沿海可以侧重能力,只要达标学历就行,或者亲自和HR聊,但不内陆。

    “于是可笑的一幕就诞生了,一边是不需要双非学校,一边不标注要求,甚至还有硕士来应聘,很真实的就是,去双选会,有硕士插队本科,去大企业牛奶厂一线当管培生,当技术员,然后本科又去挤一下专科的工作”

    到头来,大家都不怎么如愿,这20年的学校生活让我厌倦,本来想当它是一场梦,就当没发生过,忘掉它重新开始。却发现,自己像新生儿一样,来到了社会,又要花多少年毕不了业呢?

    有人说应届生身份很宝贵,除了考公考研以外还有考编,哪儿珍贵了,本科生校招大批量走人,确实很珍贵,但是三本学校哪儿有啊!高考分水岭就出现了,分数高的去好单位大单位,分数低的进小企业一线。

    个别有能力的在学校里面脱颖而出,去分双一流学校的残渣名额,我说实话,按照学校学的东西来说,谁进去不是重新学,所以我大胆的投。

    “投到现在,简历双非直接过不了筛选,哪怕是大企业一线管培生,意思是,我只能去挤一挤专科生的工作,但专科生我是专升本的,本来就能去,于是这就形成了,我想招大企业到现在。”

    我知道,专科生也有好工作,但是我专科的时候确实不知道,我还说本科了,就能去挤一挤好专科的工作,现在开来不行,别人是校招走的,或者网申看中他们学校,并不是跟学历有关。

    “说实在的不是看学历而是看学校,不管读到什么位置,看学校就可以了哪怕是硕士也比不上专科好学校,当然好的硕士院校除外。”

    这些多余的专业和学校出来的同学,不被好企业认可,因为好学校和好专业的同学太多了,轮不到我们,一开始就是,以前可能找的到那时因为,位置多,而且你也算是符合这个圈子的规范了。

    那么那个时候,我这样的百分之八十的人也进不来,都是高校扩招,意思是好工作轮不到我,因为有很多人,好学校的资源优先分配嘛。就像是去考编制50个人竞争5个岗位,听上去很有机会,其实要淘汰45个人。

    “我这样学校和专业的人,尚且在这个时间段竞争不过,到了社会上,只能和往届生一样了,意思是真正的高校毕业生每年都有,哪怕那个企业缺人他也可以不招,等明年好学校学生出来了再招,就因为高校扩展了,他们有底气等”

    之前几年可能怕青黄不接,三本也要,现在倒是可以挑食一样的了,当然换做我也会这样,只是我醒悟的太迟了,应该第一学期上完就招个专科的工作做着的,也不用等了。